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述职报告

字号:

  打印

   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2023年工作报告

    

  各位市民代表,大家好!我是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都日斯哈拉。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三牧”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正是我们乡村振兴部门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摆脱贫困的地区和群众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完成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这三项重点任务,逐步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基于此,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为核心,从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三个方面发力,扎扎实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重点工作。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守底线”,不仅守住了老百姓不返贫的底线,更巩固和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我们以脱贫群众为重点,简化优化监测对象识别纳入程序,在全区率先搭建鄂尔多斯市防返贫监测数字化预警平台和自主申报二维码平台,健全农牧民致贫返贫风险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通过“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全年共开展4轮集中排查,累计排查农牧民51.4万户122.7万人,1.65万脱贫人口实现全覆盖,新识别监测对象270632人,现共有监测对象8922024人,全部按要求精准落实了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当然,无论是扶贫资金还是衔接资金,都是救命的钱,是老百姓应该共享的优质资源,必须用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按程序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有进有出、精准管理”,确保所有到户资金、到户项目都能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2023年,全市累计投入到户类衔接资金3000余万元,59116名农牧民消除风险并退出监测,这部分群众已经从返贫的边缘回到正常生产生活水准,自主发展完全不存在问题。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2023年我们再次实现“零”返贫、“零”致贫目标,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抓衔接”,不仅抓牢了帮扶政策的有效衔接,更帮助老百姓跟上了共同富裕步伐。我们立足实际,从提升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个方面共同发力,想方设法促进脱贫群众和低收入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是提升经营性收入,让老百姓在产业链上增收。全年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衔接资金6.2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3.13亿元、市本级安排资金1.83亿元、旗区配套资金1.32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68%,有效助力一产重塑行动,全力推动“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192个衔接资金产业项目全部建成达效,辐射带动脱贫群众1.6万人次,有效利益联结比例达到89%二是提升工资性收入,让老百姓在岗位上挣钱。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产业和就业是两个关键,为进一步提升脱贫群众务工就业实效,我们主动对接属地企业,全面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千方百计拓宽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途径,全年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270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642人,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量,完成率109%,就业群众人均月工资收入超过2500元。三是提升资产性收入,让老百姓在资产收益上分红。脱贫攻坚以来,我们全市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方面,累计投入扶贫资金和衔接资金40多亿元,如何让这些资产真正发挥效益至关重要,直接关系脱贫群众收入情况。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对全市扶贫资产及资金投入进行梳理盘点,并将所有资产进行确权,让属于农牧民的资产全部姓“农”。目前,已确权资产价值超过2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通过市场化手段全部盘活、发挥效益,当年纯收益达到3000万元以上。更直观地讲,如果把这部分收益给全市脱贫群众均摊后,人均收入增长1700元左右。 

  同时,针对旱情灾情影响和部分地区农畜产品滞销等问题,我们及时开展了摸排帮扶工作,有针对性投入到户资金2000余万元,帮扶受灾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300。持续深化消费帮扶行动,组织参与京蒙集采推荐会,72家企业465种产品走进首都和重庆,全年落实各类采购订单金额3.6亿元,及时消纳滞销农畜产品,确保农牧户收入保持稳定。根据自治区反馈数据,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28221元,同比增长10.4%,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近6000元,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9215元,已经超过了全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年来,我们铆足干劲“促振兴”,不仅促进了农村牧区面貌的振兴,更打心底里提升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我们按照职能分工,积极沟通有关行业部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一是乡村建设更加全面。我们牵头建立了乡村建设项目库,实行乡村建设任务清单管理,投资建设500万元以上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61个,统种共富、统养共富、统产共富新模式覆盖面持续扩大。深入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全年累计下达改厕补助资金3426万元,新建户厕1516个、公厕188个,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3.5%1317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名单,1111村入选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名单。二是乡村治理更加深入。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方式,两个试点镇实现数字化治理全覆盖,全市积分制、清单制推广运用率达75%以上,3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积分制和清单制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4个、自治区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嘎查村21个。 

  此外,我们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解决群众难题。2023年,我们协助办理人大代表议案5件、政协委员提案10件,均提前完成办理,并按程序予以答复。通过“12345”接诉即办平台和“12317”防返贫监测平台接收工单4件,已全部高效解决,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均100%。自治区和市本级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中涉及的务工就业和厕所革命2项重点任务全部高标准完成。 

  2023年,市乡村振兴局实实际际干了一些事、取得了一定成效,可能与大家的期盼还有差距,但请放心,也请相信,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巩固成果、推进衔接,认认真真对待每一项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力争为全市实现“三个四”目标任务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2024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共同富裕,坚持把守住防返贫底线、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动态监测帮扶、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重点工作,稳住脱贫群众收入增速、提升脱贫群众创造能力,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牧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更富裕、乡村更和美的变化。 

  各位市民代表予以监督,给予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