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旗区教育体育局,市直属各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德育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市教育体育局决定组织开展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基本功大赛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大赛促进全市德育工作者沟通交流,切实提高全市德育队伍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确保大赛有序有效开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各旗区教育体育局,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二、比赛内容
本次大赛主要考查管理建设能力、德育案例分析能力、多元育人整合课执教能力和德育规划引领能力四个方面内容,总分值100分(具体考察内容见附件2)。
(一)管理建设能力(60分)。参赛选手现场讲述“温馨教室”建设或“一校一案”典型案例落实中的理念、措施、特色和亮点。
(二)德育案例分析能力(15分)。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分析给出案例并完成一篇教育类命题论文或教育教学心得的撰写。
(三)“多元育人整合课”执教能力(20分)。参赛选手自选主题,以班主任课的形式执教一节多元育人整合课,以录像课形式提交(具体评分细则见附件3)。
(四)德育规划引领能力(5分)。参赛选手要提交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学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总结,计划和总结可以写在一个文档内,结尾标明撰写者单位和姓名,提交的计划总结要符合公文格式及字体要求。
三、比赛要求与说明
(一)评比办法
1.第一项比赛内容以现场讲述形式进行。参赛人须结合PPT展示(可穿插相关活动视频),可将各项内容作统筹安排,自由调整先后顺序,详略得当,形式不限。或以某一方面为主线展开,或将各块内容逐一展示,或把握重点、综合讲述,时间限制在15分钟内。评委根据参赛者的现场讲述与展示情况赋分。
2.第二项比赛内容以现场笔试方式进行,参赛选手需根据情景设问或教育案例题作出回答或提出具体的教育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撰写教育论文或教育教学心得一篇,评审组评审赋分。
3.第三、四项比赛内容以提交材料形式进行,参赛选手需上交本年度执教的多元育人整合课的录像课、教案和班主任(德育工作)学年度计划总结,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视频片头时间不超5秒,内容包括题目、班主任工作单位和姓名。
(二)名额分配
市教育体育局根据学校数、班级数确定各旗区和市直属学校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参赛名额,各旗区教育体育局、市直属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名额分配数量上报参赛选手,各学段比例要均衡,要兼顾农村牧区学校(具体名额分配见附件1)。经审核如出现不符合条件的或因自身原因不能参加比赛的,名额作废,不再补报。
(三)组别及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普通高中组、中职组、德育工作者组五个组别,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所有获奖选手由市教育体育局颁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时间
拟定于2021年11月组织开展,具体时间和安排另行通知。
四、其他事项
(一)各旗区、市直属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赛训一体、以赛促建”,以“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基本功大赛暨能力提升培训”为契机,开展校级、旗区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并按照文件要求和名额分配推荐本旗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参加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基本功大赛暨能力提升培训,参赛选手相关材料于10月29日前统一报送市教育体育局德育科,具体包括:1.旗区报名汇总表(详见附件4);2.多元育人整合课视频和教案电子版、纸质版1份;3.班主任(德育工作)学年度计划总结电子版和纸质版1份。
(二)比赛中提交或展示的所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材料要符合国家、自治区、市级相关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的最新要求和规定。
(三)比赛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附件:1.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基本功大赛暨能力提升培训名额分配表
2.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基本功大赛考查内容
3.多元育人整合课评价标准(试行)
4.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基本功大
赛报名汇总表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2021年9月15日
附件1
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基本功
大赛暨能力提升培训名额分配表
旗区/学校 |
班主任参赛人数 |
德育工作者参赛人数 |
东胜区 |
33 |
3 |
达拉特旗 |
21 |
3 |
准格尔旗 |
21 |
3 |
鄂托克前旗 |
6 |
2 |
鄂托克旗 |
9 |
2 |
杭锦旗 |
7 |
2 |
乌审旗 |
9 |
2 |
伊金霍洛旗 |
13 |
3 |
康巴什区 |
9 |
2 |
市第一中学 |
3 |
|
市蒙古族中学 |
2 |
|
市第二中学 |
3 |
|
市第三中学 |
3 |
|
市蒙古族学校 |
1 |
|
市特殊教育学校 |
1 |
|
市体育职业中学 |
1 |
|
鄂尔多斯理工学校 |
2 |
|
合计 |
166 |
附件2
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管理建设能力
考查内容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
班主任“温馨教室”建设能力 (60分) |
1.对“温馨教室”理念的理解与诠释 |
“温馨”的物质环境: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标识系统、班级环境建设、班级实践岗位设计、班级活动开展等。 “温馨”的人际环境:在班集体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更多的是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家校关系中体现。“温馨”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中体现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教学活动,能对学生给予鼓励,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温馨”的心理环境:在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诸多细微之处体现教师自信、自尊、平和、达观的素养和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 |
10 |
2.思想引领能力 |
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等方面整体分析班级情况,在班情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班级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并有针对达成目标的具体操作性措施。针对班内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并向学校、科任教师或家长提出教育建议。 |
10 |
|
3.组织管理能力 |
根据所带班级情况,具体介绍如何组织科任教师,形成班级教育团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如何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如何平衡家长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何组建和培训班级志愿者队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和工作成效。用自己所经历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可以是失败的教训,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或者是自己的反思和收获。 |
10 |
|
4.沟通交流能力 |
用自己经历的具体案例来说明如何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校级管理层进行沟通,特别是和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 |
10 |
|
5.课程建设能力 |
介绍自己如何运用课程建设的理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是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是整体规划设计解决班级实际问题的德育课程,也可以是系统实施的主题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具备开发班本课程的能力,并有成功的班本课程案例。 |
10 |
|
6.特色亮点展示 |
介绍自己在建班育人过程中的成果,如带班特色、工作亮点、精彩活动等值得向其他班主任推荐的成功经验或案例,特别是自己长期坚持,取得成效的做法,这部分内容也可整合在1-5项内。 |
5 |
|
7.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
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及软件展示叙述内容。 |
5 |
|
德育工作者管理能力 (60分) |
1.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的理解与诠释 |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及“一校一案”总体规划,关于一校一案的背景分析、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学校文化建设标识系统、学校环境建设、学校管理岗位设计等。 |
10 |
2.思想引领能力 |
从班主任、学生、家长等方面整体分析学校情况。在对学校实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并有针对达成目标的具体操作性措施。 |
10 |
|
3.组织管理能力 |
根据学校德育队伍情况,具体介绍如何组织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教师,形成学校的教育团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如何组建和培训家长志愿者队伍,促进学校的德育全面发展的措施和工作成效。如何平衡家长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用自己管理所经历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可以是失败的教训,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或者是自己的反思和收获。 |
10 |
|
4.沟通交流能力 |
用自己经历的具体案例来说明如何与班主任老师、家长、科任教师、校级管理层进行沟通,特别是和一些有特殊情况的班级及家长的沟通,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格局。 |
10 |
|
5.课程建设能力 |
介绍学校如何运用课程建设的理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是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是整体规划设计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德育课程,也可以是系统实施的主题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 |
10 |
|
6.特色亮点展示 |
介绍自己在“一校一案”创建过程中的成果,如学校文化特色、工作亮点、精彩活动等值得向其他学校推荐的成功经验或案例,特别是学校长期坚持,取得成效的做法,这部分内容也可整合在1-5项内。 |
5 |
|
7.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
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及软件展示叙述内容。 |
5 |
附件3
多元育人整合课评价标准(试行)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20分) |
目标 |
教育目标明确,既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
2 |
内容 |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
2 |
教学以某一内容为切入点或主线,围绕一体化育人目标,树立一体化育人意识,采取一体化德育策略,统筹规划,打通学段之间、学科之间以及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壁垒,把德育、智育、心育、体育、美育、安全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交融在一起,无痕渗透。 |
4 |
|
过程 |
教师作为主讲人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用心去看、去想、去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
4 |
教师仪表端庄,举止得当;课堂应变、调控能力强;逻辑严谨,充满激情;语言文字规划,板书恰当,多媒体使用熟练。 |
3 |
|
学生主动参与,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善于探究与合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 |
2 |
|
效果 |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
3 |
附件4
全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基本功大赛报名汇总表
序号 |
旗区 |
学校名称(全称) |
姓名 |
年龄 |
工龄 |
学历 |
班主任年限 |
任教学科 |
职称 |
温馨教室(一校一案)讲述题目 |
多元育人整合课课题 |
联系电话 |
所获旗区级及以上荣誉 |
组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2021年9月15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