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方案的通知
  •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3-06332
  • 发文字号
  • 鄂府办发〔2023〕102号
  • 成文日期
  • 2023-10-12
  • 发文机关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信息分类
  • 农牧业、林业、水利  通知  鄂府办发
  • 公开日期
  • 2023-10-16
概述   鄂府办发〔2023〕102号      各旗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有效性 有效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0-16 00:00      作者:      来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黑色 红色 灰色
  
  打印       
分享到:
       

鄂府办发〔2023〕102号    

    

各旗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12

 

 

  

   

  鄂尔多斯市民收入倍增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市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建设农牧业强市和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以缩小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为着力点,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为特色发展路径,以实施一产重塑行动为主要抓手,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力构建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有力有效促进农牧民生活更加富足和美,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 

  (二)工作目标。坚持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实施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全面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努力在富民增收上闯出新路子。 

  2025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收入达到3.2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0。 

  2030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左右,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率先将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8以内;达拉特旗、杭锦旗在以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方面取得新成效;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在依托现代畜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方面取得新突破。 

  、重点工作 

  (一)多点发力,有效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实一产重塑计划加快重塑发展路径、产业结构、品牌优势、支撑动力和经营模式,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村牧区特色资源,向开发农牧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促增收。 

  1.做好“土特产”文章促增收。依托立地条件和资源禀赋,开发农牧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牧区生态新价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牧业+”融合发展。突出地域特点,聚焦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做大做深做精“独一份”“限量版”精品特色农牧业。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条,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羊头绒尾”文章,真正把更多农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牧区、留给农牧民。2025年,全市建成重点产业链条5条,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2.提高组织化程度促增收。深入实施农牧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动农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吸纳就业等多种方式带动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抱团发展,密切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组建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50家以上,全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牧场发展到420以上、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发展到330以上、市级以上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70家以上,农企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达到70%以上,带动农牧15万户左右。(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3.强化社会化服务促增收。深入实施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健全农牧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养、统防统治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推动农牧户节本增效,实现社农利益互惠共赢2025年,全市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稳定在1200家左右,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辐射带动农牧民10万人左右。(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4.发展生态农牧业促增收。围绕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从土地、科技、种源、节水、饲草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保护、设施农牧业、区域品牌培育、科技研发等投入力度,持续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和生产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设施畜牧业,重点提升农畜产品产量产值,促进粮食产量和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稳中有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以高效种养促增收。2025年,高标准农田达到350万亩以上,建成农业高效节水基地420万亩以上,设施农业规模达到5.2万亩以上,设施畜牧业比例达到78%以上。(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科学技术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乡村振兴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5.深化消费帮扶促增收。采取企地合力、直播带货、农畜产品展洽、设立电商专区等多种形式,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资源力量,通过定向采购、定点销售、不定期签约等多种方式“以买代帮”,精心举办消费帮扶活动,增加农畜产品销售量,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依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果,深度发展村庄经营新业态,创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支持农牧民发展农牧家乐、乡村民宿、农牧业体验等休闲体验业态,持续增加农牧民经营性收入。每年通过消费帮扶带动农畜产品销售额达到35亿元以上,实施“万企兴万村重点帮扶项目5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农牧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二)就业为先,持续提高农牧民工资性收入。深入实施“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强化农牧民技能培训,以就地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提高工资性收入。 

  6.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增收。全力打造粮食、羊绒、肉羊、肉牛、奶业5个百亿级产业,统筹发展瓜果蔬菜、杂粮杂豆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产业强旗、产业强镇、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现代农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每年扶持打造市级以上产业园区、产业强镇各5个以上,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比例达到60%。(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7.实施“二产带动一产”促增收。实施“一企帮扶一村”村企共建行动,鼓励工矿能源企业援建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0万元的嘎查村,以项目共建、就业带动、消费拉动等方式,组建强村公司,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到2025年,实施“二产带动一产”示范重点项目50个以上,全市转型投资农牧业企业达100家,切实解决好农牧业做精问题。(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能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8.大力推进以工代赈促增收。改进和完善以工代赈、筹资投劳、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机制,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牧业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有效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鼓励引导农牧民广泛参与资源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防沙治沙等工程项目建设,以参与项目建设和运维管护提高工资性收入。全市以工代赈项目中,防沙治沙项目资金比例不低于60%、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比例不低于10%、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不低于10%,交通、水利、生态、能源等领域项目资金比例执行自治区有关要求。(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农牧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能源局、市乡村振兴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9.推进乡村就业创业促增收。实施农牧民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有本地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收1万元。围绕乡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方面,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乡村创业就业行动,提升转移进城农牧民就业创业能力。到2025年,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500个以上,每年新安置400人以上的脱贫人口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乡村振兴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10.强化就业服务促增收。搭建农村牧区“线上+线下”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定期摸排、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多措并举促进农牧民工稳岗就业。引导返乡农牧民工、入乡留乡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作坊、创意农牧业、工艺品制作等乡村产业。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打包办”“提速办”服务。优化农村牧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一批乡村创客空间、农牧民创业基地。到2025年,累计扶持创业农牧户1000户以上,带动周边农牧民就业5000人以上。深入实施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农牧业职业技能、农牧业经营管理、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等开展技能培训。到2025年,开展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培育高素质农牧民1.4万人左右。(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各旗区人民政府) 

  (三)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围绕明晰集体产权归属,持续推动改革赋能促增收,全面深化农村牧区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有效激活农村牧区自然资源、存量资产等要素资源有力有效推进“三变改革”,全面推行“以统种统养统产促进共享共赢共富”新模式,赋予农牧民更多财产权益 

  11.有效盘活要素资源促增收。对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权、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等进行全面确权,全面落实农牧民集体资产股份继承、退出、抵押等权能,维护进城落户农牧民合法权益。深化农村牧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巩固提升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整合资源资产资金,通过入股或参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2025年,嘎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30万元,其中收入超过50万元100万元、1000万元嘎查村占比分别达到50%30%10%以上。积极开展农村牧区住房、林权、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抵押、质押贷款和农村牧区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推进农业用水改革,探索建立农牧户富余水指标交易机制。(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能源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各旗区人民政府) 

  12.创新经营模式促增收。坚持“以统种统养统产促进共享共赢共富”发展模式,按照“小田并大田”发展思路,全面推行“统种”模式,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劳动力短缺、种地收益低等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质效,实现规模经营和“统种共富”。按照“大牧场制”发展思路,全面推行“统养”模式,有效破解畜牧业设施化成本高、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草牧场资源利用不科学等问题,集聚畜牧业要素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和“统养共富”。按照“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发展思路,全面推行“统产”模式,积极引导工矿能源企业参与农牧业生产经营,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带动三产互促发展,实现产业带动和“统产共富”。2025年,“三统模式”推广比例达到40%以上,农牧户覆盖度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13.推进联村结对促增收。大力推广村村联姻、镇村联建、村企联营等“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推进要素稀缺村镇统筹共建“强村综合体”。鼓励各苏木乡镇、嘎查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组建跨嘎查村、跨苏木乡镇、跨旗区的强村富民公司或产业联合体,通过规划统筹、资金整合、建设集中、经营集合、管理统一的模式,实现区域合作抱团发展。实施覆盖所有薄弱嘎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促进嘎查村集体经济均衡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实施“百强带百村”行动,选择100个村集体收入百强村与100个村集体收入薄弱村进行“一对一”结对,通过技术支持、项目共建等方式,实现薄弱村乡村产业、集体经济联动发展。开展“百企兴百村”活动,动员组织100家以上民营企业结对100个集体经济薄弱嘎查村,通过组织村企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促、资源联营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持续增强薄弱嘎查村自我造血功能,拓宽农牧民有效增收途径。(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牧局、市工商业联合会、市乡村振兴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四)加大投入,稳步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金融扶持、惠农惠牧补贴等政策,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农村牧区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险应保尽保,稳步提高农村牧区低保、困难人员救助标准,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 

  14.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增收。持续把农牧业农村牧区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投入逐年稳中有升。加强各类涉农资金优化整合,全面落实绩效管理考核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富民产业发展的“刀刃上”,以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确保市本级财政“三农三牧”年度预算资金投入不低于上一年度。(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旗区人民政府) 

  15.落实惠农惠牧补贴政策促增收。探索建立普惠性农牧民补贴增长长效工作机制,按时足额兑付各类奖励补贴资金,增加农牧民补贴类收入。发挥财政支撑撬动作用,设立农牧业基金,加大农牧业贷款财政贴息力度,切实降低农牧民贷款融资成本。扩大政策性保险范围,开展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保险,加大政策性保险补贴力度,实现“愿保尽保、应保尽保”,提升农牧业应对灾害风险能力。创新开展“金融与美丽乡村建设升级互促共进”示范点建设,探索发放“和美乡村富民卡”,解决农牧民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推进移风易俗,避免铺张浪费,树立文明新风。(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各旗区人民政府) 

  16.加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促增收。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推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市域统筹。稳步提升农牧民养老金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养老差距。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鼓励扶持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打造一流医养健康产业园区,全力保障低收入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兜住农村牧区民生底线,为富民增收夯基固本。(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各旗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旗区、各有关部门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注重工作实效。各旗区、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推动农牧民持续增收工作。 

  )加强统筹调度。将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纳入重点工作调度内容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各责任单位要强化工作调度,市农牧局要牵头抓总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同时,认真开展统计“进农村牧区、进园区、进社区”行动。 

  (三)强化政策供给。持续加大“三农三牧”投入力度,制定惠农惠牧补贴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抓实重点改革任务,多措并举强化政策供给促增收。 

  )加强考核问效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将增收纳入五位一体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内容,进一步增加考核分值权重,持续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定期通报全市农牧民收入倍增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五)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和典型案例,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助力集体经济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积极培树典型,全面总结经验,合力营造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浓厚氛围。 

 

相关链接:《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倍增行动方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