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沿黄沿线规划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将我市2014年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等有关情况函告如下。
一、2014年工作情况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下行态势,我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沿黄沿线重点经济开发区(园区)建成取得新成效,整体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
(一)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经济实现平稳增长。2014年,全市沿黄沿线重点经济开发区(园区)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9项(续建33项、新建10项、拟建6项)、总投资469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8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12.1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98亿元、工业增加值579.7亿元、销售收入1644.4亿元、税收108.2亿元。久泰能源集团公司50万吨乙二醇、三维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甲醇制稳定轻烃等项目开工建设,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精细化学品、久泰能源集团公司甲醇制烯烃、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烃等项目加快推进,国泰化工有限公司40万吨甲醇、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90万吨甲醇、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期30万吨PVC、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变速器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二)着力夯实配套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更加完善。继续推进各重点经济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园区)配套功能,努力提升工业项目发展平台的承载能力。2014年,全市共实施重大交通项目38项,建成察汗淖至敖勒召其镇、乌审召至嘎鲁图等公路项目和呼准复线和沿河铁路乌锡段等铁路项目,新增高等级公路73公里、铁路126公里,包西铁路东胜西客运站投入运营,架设110千伏以上输变电线路510.3公里。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投入,全市沿黄沿线经济开发区(园区)均实现了“七通一平”,经济开发区(园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排污等管网设施日趋完备,灰渣场、蒸发塘、消防站等配套设施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三)加强项目调度和分析,确保园区项目运行。2014年,我市对全市经济开发区(园区)投产、在建、拟建项目及停产、半停产项目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梳理分析,完善了全市经济开发区(园区)项目库,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同时,对经济开发区(园区)经济运行情况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加强动态性、前瞻性分析研究,做好预测、预报,提出对策、建议,解决经济开发区(园区)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保障经济开发区(园区)健康平稳发展。重点围绕经济开发区(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税收、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分析,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积极解决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服务企业、清理涉企收费等政策措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3亿元,落实电价、职工培训等补贴8.1亿元;电力多边交易企业达到20户,交易电量89.2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2亿元;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煤炭供需协议量4053万吨。工业用电量、公路和铁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2.9%、27.5%和12%。
(四)完善园区管理机制,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完善经济开发区(园区)招商引资政策,拟定了《鄂尔多斯市非煤非化工类经济开发区(园区)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鄂尔多斯市分产业(行业)招商引资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以商招商奖励办法》。为推动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我市结合沿黄沿线经济开发区(园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加快编制沿黄沿线经济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目前,大路煤化工基地、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东胜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等8个重点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均已获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以新常态下全市产业转型为出发点,依照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我市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组成课题组,启动了《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
(五)加强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和“十万大学生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编制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推进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及孵化器集群等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强化政策扶持与引导,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大企业,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达拉特旗真金种业玉米生物育种、市城市矿产公司有机固废无害化处理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设立煤化工技术突破扶持基金,扶持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煤化工产业高耗煤、高耗水、高碳排放技术问题,争取在煤化工产业链延伸、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把我市建成煤化工技术示范基地。
(六)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环境治理强力推进,制定出台了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对全市环境隐患问题进行了大排查、大整治,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水资源管理,关闭工业自备水源井162眼。启动“数字环保”工程,实现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时监控。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对突出环境隐患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取缔关闭、停产整顿违法企业198家。淘汰电石、焦化、水泥等落后产能103万吨,新建污水处理厂12座,削减二氧化硫5.3万吨、氮氧化物6.4万吨、化学需氧量1500吨、氨氮300吨,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和技能培训,强化矿山、冶金、危化企业、道路交通、油气管道、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实行化工行业专家巡查和分级分类监管,从源头上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和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围绕以上目标,我市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扩投资、保运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新常态下投资和项目建设仍将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我市将围绕调结构、补短板,着力引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使经济稳定增长建立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上,全市沿黄沿线重点经济开发区(园区)计划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项,其中续建11项、计划新开工16项、开展前期工作7项,总投资4409亿元,其中2015年计划完成498亿元。我市将建立清单式、问题式、精准化项目管理机制,全力突破项目审批和资金、用水、环保等要素制约,力促项目早获批、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强化以商招商、定向招商,建立专业化、链条化、集群化招商机制,引进承接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项目,引进国内区外资金700亿元以上。建立市旗区两级项目储备联动机制,围绕“五大基地”建设,策划、储备一批产业链延伸配套、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项目,保持项目建设后劲。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抓住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类项目向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优先布局的机遇,积极争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项目和投资。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筹资30亿元设立转型发展基金,引导产业转型、扩大有效投资。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措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中高端产业、终端化和高质化产品项目投资,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1.推动资源型产业升级。立足资源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发展壮大清洁能源和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煤电基地建设,力争蒙西至天津南特高压输电通道上半年开工建设,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输电通道及配套电源点项目早核准早开工,确保蒙泰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东胜热电厂、君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低热值煤热电厂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340万千瓦以上。着重在做精做优煤化工产业上下功夫,控制甲醇等煤炭初级加工产品生产规模,推动煤化工产业链条延伸、深度发展,建设国家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神华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制油第二、三条生产线、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精细化学品、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甲醇转烯烃等项目建设,争取新蒙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星能源有限公司煤制气和伊泰集团有限公司200万吨煤制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80万吨烯烃等项目核准并开工建设,确保久泰能源集团公司60万吨、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烯烃、亿利资源集团公司一期30万吨乙二醇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烯烃产能120万吨以上。
2.培育发展配套非煤产业。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在扩大规模、聚集产业、配套完善、引进高新技术上寻求突破。一是保障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稳定生产,重点推动汽车产业配套,新引进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10家以上,力争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5万台发动机、15万台变速器项目早日达产。二是抓好江苏工业园区建设,引进承接一批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围绕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煤机、化机和电力装备等制造业。三是加快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重点推进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物联网和毅航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等项目建设,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四是推进高铝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保障鑫旺集团有限公司、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氧化铝项目达产达效,加快神华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大唐集团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五是出台振兴羊绒产业政策,依托东胜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推进羊绒产业整合重组和优化升级,全面振兴羊绒产业,切实保护好这一民族品牌。六是稳步发展光伏产业,推动建材、陶瓷、PVC(聚氯乙烯)等产品高端化、品牌化、系列化发展。力争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5%以上。
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是做强现代物流业。立足现有物流园区,支持拓展物流服务体系,培育骨干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物流产业集群。围绕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制造类项目,推动产业链往周边、往下游延伸。二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加快“鄂尔多斯产品”的网络化进程,开拓我市产品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接的渠道。与主要电商网站合作,开展全市绒纺、农畜产品、化工等产品的网络交易,拓展销售市场,制造消费热点。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搭建通达各旗区的电商服务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制造维修、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机械设备零部件设计、陶瓷、服装等地方特色产品设计产业,加快发展以能化装备、通用装备和汽车装备专业制造维修及改装为核心的装备制造维修产业,鼓励发展面向汇总打装备领域的融资租赁、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等科技金融服务。
(三)继续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开工建设棋盘井至乌海、纳日松至龙口、敖勒召其至东道梁高速和树林召至东胜、嘎鲁图至乌兰镇一级公路,确保荣乌高速十七沟至大饭铺、东胜至机场高速和沿黄、察汗淖至盐池一级公路改高速公路完工,新增高等级公路122公里。开工建设蒙西至华中运煤通道和部分经济开发区(园区)、矿区专用线,加快呼(和浩特)准(格尔旗)鄂(尔多斯)、陶利庙至上海庙等铁路建设,确保沿河铁路、东(胜)乌(海)与包(头)西(安)连络线、鄂尔多斯火车站建成投运,新增铁路运营里程300公里。开工建设杭锦旗通用机场。优化园区布局,完善经济开发区(园区)配电、供水、污水处理、消防、渣场等功能性设施,配套推进外围铁路、公路、管网、物流等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开发区(园区)承载水平。推进独贵塔拉工业园区、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等重点供水工程建设,完成二期水权转换和康巴什新区至东胜、三垧梁至东胜供水管道连接工程,保障城市、经济开发区(园区)和项目用水。
(四)深入推进改革攻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放宽市场准入,推行“三单”管理模式,扩大“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试点范围;启动棋盘井电力微网运行试点,开展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灌区水权细化试点和农业、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改革,建设节水型社会。
2.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和“十万大学生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培育和引进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编制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推进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及孵化器集群等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平台,突出解决煤化工产业高耗煤、高耗水、高碳排放“三高”技术问题,争取在煤化工产业链延伸、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再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把我市建成煤化工技术示范基地。
3.设立全市转型发展基金。为进一步推动我市转型发展进程,全面加快各行业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2015年,我市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筹资30亿元设立转型发展基金,根据各个产业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转型发展,引导产业转型、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在转型发展基金中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促进企业更多地参与研发自主核心技术。
(五)提升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经济开发区(园区)服务企业、招商引资、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环保监管的能力建设。一是按照经济开发区(园区)产业定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对接、洽谈,点对点落实签约项目,进一步跟进意向项目,针对性接触关联企业,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以商招商、定向招商,建立专业化、链条化、集群化招商机制;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加强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从源头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是坚决整治环境污染。严格执行新的环保法,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落实最严格的监管责任,实施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三年计划,突出抓好大气、水、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负债。严把环保准入关,制定产业发展目录,决不引进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严控高耗水工业项目落地。对环保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突出抓好矿区环境整治和园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厂、高盐水处理、蒸发塘等环保设施建设,解决煤化工项目高盐水处理问题。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矸石、煤泥、粉煤灰和矿井疏干水、城市中水综合利用水平。强化以执法、监测、监管为重点的环保能力建设,对环境污染问题出重拳、施重手,进行严肃整治。
附件:2015年鄂尔多斯市沿黄沿线重点经济开发区
(园区)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1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