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旗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和历史的窗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历史文化收藏、保护、研究与发展的基地。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著名的“河套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到16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在此频繁活动,并成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长眠之所;在近代,鄂尔多斯又是内蒙古最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各族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建立谱写了一幕幕壮丽的动人诗篇,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而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自然与人文资源,不仅是鄂尔多斯文化大市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鄂尔多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为更好地挖掘、研究、展示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成果,建设和谐的鄂尔多斯。根据《鄂尔多斯市委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鄂党发〔2006〕4号)、《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鄂市文化大市建设纲要的通知》(鄂党办发〔2007〕2号),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鄂尔多斯战略目标,遵循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盘活现有博物馆、纪念馆,优化新增博物馆,全面提升鄂尔多斯市博物馆整体工作水平,推动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为鄂尔多斯文化大市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市按照建设文化大市的要求,博物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市现有博物馆3座(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查布恐龙化石博物馆)、纪念馆4座(席尼喇嘛纪念馆、萨囊彻辰纪念馆、城川延安民院、三段地工委旧址)。这些博物馆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鄂尔多斯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近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对扩大鄂尔多斯历史文化的知名度,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民族的了解和友谊,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我市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建设文化大市战略目标的要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我市的博物馆资源利用不充分,结构布局不够合理,陈列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短缺。因此,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紧紧围绕我市实现“三个转变”的战略目标,加快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本思路和目标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投资,重点建设,形成以鄂尔多斯博物馆为龙头,以旗区综合博物馆为骨干,以重点乡镇博物馆、各个行业、民营企业及私人博物馆为基础的多元化特色博物馆体系。到2010年各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均要充分利用现有馆藏文物建成各具特点的综合性博物馆一座。同时努力提高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实施精品馆,精品展的战略。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收藏、科研、陈列、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展览、旅游纪念品开发和服务业向旅游文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增强博物馆的综合竞争力,力争在2010年我市博物馆人均数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整体布局
优化配置,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建设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特色品牌。到2010年鄂尔多斯市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特色博物馆体系。根据全市文物资源分布情况及博物馆建设的基础。现提出全市博物馆建设名单,共30座。
(一)鄂尔多斯博物院
——鄂尔多斯博物馆
鄂尔多斯博物馆是综合性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市博物馆的龙头,基本陈列包括:鄂尔多斯古生物化石展、鄂尔多斯历史文物陈列展、鄂尔多斯矿产资源及植物标本展、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展、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展、鄂尔多斯历史名人展、鄂尔多斯成就展(五年为一个周期)。鄂尔多斯博物馆以7个基本陈列全面系统的揭示鄂尔多斯从远古到现代、从贫穷落后到富裕繁荣的历史性变化。使鄂尔多斯博物馆成为自治区最有影响的历史文化科研中心和展示中心。
——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提高、加强研究水平,改善展示手段与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青铜器博物馆。
——伊克昭盟盟史博物馆
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据原行政公署大楼本身所蕴涵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扼要展示伊克昭盟三百余年的不间断历史,重点展示行政公署大楼建成后五十年来,不同历史时段的历史风貌。
(二)东胜区
—— 秦直道遗址博物馆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直道作为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同时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通道。依托遗址本体,重点展示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说以及文化交流等。
—— 鄂尔多斯羊绒博物馆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这一充满文化品位的广告词已深深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打上了一个极富地域文化的烙印。在羊绒领域,鄂尔多斯羊绒已牢牢占据了世界羊绒之领先的位置。在现羊绒衫厂陈列室的基础上,成立“鄂尔多斯羊绒博物馆”。
——蒙恬纪念馆
蒙恬一生最为辉煌的阶段主要是在鄂尔多斯地区度过的。建设蒙恬纪念馆,主要展示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击退匈奴700余里的战争场面,构筑成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并修筑北起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道的历史史实及“蒙恬造笔”的传说故事。
(三)伊金霍洛旗
—— 成陵博物馆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现有陈列基础上扩建博物馆,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加强文化遗产的综合研究。
—— 郡王府博物馆
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现存郡王府旧址建成“郡王府博物馆”通过王府建筑本体,也可恢复部分当时生活场景,揭示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 朱开沟遗址博物馆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朱开沟遗址上建立博物馆,展示朱开沟遗址从发现到发掘的工作场景,重点展示朱开沟遗址所出土文物及其历史价值。
——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
在现有基础上,立足鄂尔多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收集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有有关反映蒙古族历史文物资料,与成陵本体相辅相成,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蒙古文化博物馆,使成陵本体与蒙古文化博物馆成为全世界研究和展示成吉思汗与蒙古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煤炭博物馆
从煤炭的形成、种类、性质,煤炭开始被人类利用;早期的煤矿开采方法、设备;到目前我市煤炭储量,煤炭的现代化的开采设备,煤炭的深加工(煤直间接液化)等较为专业的角度进行展览。使该馆成为观众了解煤炭知识的一个场所,更成为对外宣传鄂尔多斯丰富矿产资源的一个窗口。
(四)乌审旗
—— 萨拉乌苏文化博物馆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套人”及其文化的发现是我国古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经过多年工作,积累了一大批文物资料。将这些历史信息,系统的展示出来,对于推动研究“河套人”及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天然气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的发现开采,对于改善我国能源储备、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随着气田建设的深入,各种下游产品随之兴起,因此,建立一座天然气博物馆,展示气田从形成到开采、净化、生产使用的过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席尼喇嘛纪念馆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托席尼喇嘛故居建筑本体,适当扩建后挂牌为纪念馆,重点展示席尼喇嘛反封建反剥削的革命一生,使其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的第二课堂。
—— 萨囊彻辰纪念馆
是在现有纪念馆的基础上扩建,恢复其生活场景,展示其生平事迹、著作研究成果。
——独贵龙运动博物馆
“独贵龙”运动是伊克昭盟蒙古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一种独特斗争形势。早在19世纪中叶,乌审旗、鄂托克旗人民就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独贵龙”运动。后来,运动逐渐席卷到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地,一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军队。给国内外反动派以沉重打击,结束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段历史成为内蒙古人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开辟伊克昭盟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建成此博物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大夏博物馆
以统万城为依托,在巴图湾建设大夏博物馆,重点展示大夏王朝的兴衰历史及其独特的后匈奴文化内涵。
——乌审召博物馆
乌审召庙历史悠久,宗教文化非常丰富。牧区大寨乌审召,更是家喻户晓,建设乌审召博物馆,展示乌审召人民为建设水草丰美、绿色环保的草原新貌,几代人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及感人业绩。
(五)鄂托克前旗
—— 城川城址博物馆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据古城遗址,从保护的角度进行开发利用,恢复部分古城设施,挖掘展示古城深度历史文化内涵。
—— 延安民院纪念馆
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现延安民族学院城川分院陈列室的基础上进行充实提高,可挂牌纪念馆。
—— 三段地工委旧址纪念馆
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三段地工委旧址是中共早期(1936年)在鄂尔多斯地区以商号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根据地。鄂前旗已将此作为陈列室开放,可在原有基础上扩建纪念馆。
(六)鄂托克旗
—— 阿尔寨石窟博物馆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阿尔寨石窟研究院为基础,建立阿尔寨石窟博物馆,全面系统展示阿尔寨石窟文化内涵及研究成果。
—— 查布恐龙化石博物馆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提高。
(七)杭锦旗
—— 沙漠博物馆
杭锦旗处于毛乌素和库布其两大沙漠的交接带和库布其沙漠的主要分布区域,七星湖已设置了国际沙漠论坛永久性会址,在此建设一座沙漠博物馆,将重点展示沙漠的形成、沙漠的性质、沙漠在历史上与人类的关系、沙漠中动植物、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与沙漠的抗争,对沙漠的利用和开发等。
—— 罗卜藏丹津纪念馆
罗卜藏丹津曾任拉希却仁庙国师,通蒙、藏两种文字,著作《黄金史》为蒙古族三大巨著之一。建立纪念馆,展示其生平事迹、著作研究成果。
(八)达拉特旗
—— 王爱召博物馆
王爱召曾是伊克昭盟历史上最大的昭庙,也是伊克昭盟首次会盟所在地,1941年被日军烧毁,作为日本侵华历史见证,有必要修建王爱召博物馆,警示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九)准格尔旗
—— 准格尔旗蛮汉调艺术博物馆
漫瀚调是鄂尔多斯特有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汉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准格尔旗已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二批名单。随着地区文化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亟需对漫瀚调予以保护。准格尔旗漫瀚调博物馆应定位于成为漫瀚调保护、承传、展示、研究的基地,成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
—— 十二连城博物馆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隋唐时期的胜州榆林故城。传说有座古城相连。以古城遗址为依托,重点展示十二连城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等。
——民族手工地毯博物馆
准格尔旗的民族手工地毯编织历史久远,早在清末,家庭式作坊就遍布全旗各地;新中国成立后,手工作坊纷纷联合办厂,准格尔手工地毯做工精细、用料考究、乾隆牌仿古地毯、天坛牌仿古地毯震撼海内外,其产品远销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博物馆通过编织工具饭ひ詹罚故咀几穸於捞氐牡靥何幕2┪锕荻ㄎ唬撼晌褡迨止さ靥罕;ご醒芯炕兀烙械氖止の幕故敬翱凇BR> ——准格尔旗地质地貌博物馆
暖水乡境内的109国道沿线部分地段地壳岩层裸露,是十分少见的自然地貌景观,在此建一个地貌博物馆,可向世人展示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亦可警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此博物馆定位:精神大自然的窗口,呼唤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音符。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博物馆事业的重要性,把发展和繁荣博物馆事业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鄂尔多斯文化大市的大局中统筹安排,认真落实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推进鄂尔多斯市博物馆事业发展。要将特色博物馆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和宣传、文化等相关部门领导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旗区要在本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资源优势,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特色博物馆建设规划,做到既要有实际、又要有前瞻性,既要有计划又要突出重点和特色。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
加大特色博物馆建设投入。市财政每年要拿出一定经费,用于特色博物馆建设的投入和补贴。各旗区也要核定建设专项经费,纳入本旗区财政预算,保证各级博物馆正常运行。要为发展建设特色博物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博物馆建设,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特色博物馆建设,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三)合理规划,突出特色。
我市的博物馆建设,无论是何种级别、何种行业、何种所有制,都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大力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文化特色,改变“大而空”和“小而全”的陈旧模式。结合我市文物资源分布状况,因地制宜,兴建一批在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博物馆。
(四)优化队伍,促进科学研究。
转变观念、面向大众、全面提高博物馆的服务水平。瞄准国际博物馆先进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公众走进博物馆。
以优惠政策引进各类高级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相应计划,加快现有队伍的知识更新。健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公众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宣传优秀展览,加强与社区、学校和旅游部门的协作联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水平。
(五)引进先进经营理念,推进管理事业发展。
推动博物馆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按照《博物馆管理办法》,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组织本地区博物馆开展多种形式的推荐活动,进一步拓宽文物对外交流渠道与合作方式,争取更多机会参与国内国际博物馆馆际活动,通过联合举办展览的形式走出自治区,走向国际,打造鄂尔多斯市特色博物馆文化品牌。